重返万亿!从“政策底”到“市场底” 走到哪一步了?

2023-11-06 12:51:06

康复新液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664520?utm_source=wechatMessage_article_bottom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小编有种“Yesterday Once More”的错觉,记忆里已经走远的2022年再次浮现眼前。

  同样的十月下旬,同样的市场谷底,同样的信心低迷,更是同样的“绝地反击”——沪指在不安与质疑中收复了3000点。

  并且在时隔2个月后,我们再次见到了万亿成交,表明已经有部分场外“潜伏”的做多力量大举杀了回来。

  小编乐观地想,这一切冥冥之中的巧合是否预示着,当下或许跟去年的10月31日一样,又到了战略反攻的时候。

  从“政策底”到“市场底”,现在走到哪一步了?本轮反弹能走多远?如何应对?

  从“政策底”到“市场底”,

  现在走到哪一步了?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反转开启前,除了不断落地的政策利好,市场自身大概率还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这也是从“政策底”走向“市场底”的必经之路。

  一是足量“磨底”,“洗掉”不坚定的筹码。

  “市场底”是靠磨出来的,从政策落地到市场给出回应,这中间向来存在时滞。

  从2005年以来的五次底部周期转换看,政策底到市场底的时间不确定,短的话1个月,长的话可能6个月,平均2个月左右。

(来源:Wind)

  从间隔时间来看,从8月到现在,已经2个月有余,市场在“估值底”的磨底时间已经足够长。

  二是低迷的情绪,体现为交投冷清。

  说明想砸盘的人已经悉数离场,悲观情绪已经较为充分地兑现。去年4月见底前,两市成交萎缩到7000亿以下,整体换手率1.24%;去年10月见底前,成交额跌破7000亿,换手率更是下跌至0.79%,情绪比4月更加低迷。

  本轮成交额和指数的低点同时出现在10月23日,当日沪指收于2939点,两市成交萎缩至7300亿,换手率仅0.98%,回落至历史低位。

  三是“大白马”闪崩、强势股补跌。

  这代表部分资金已经“割无可割”。去年4月见底前,茅台等白马股单日重挫5%,前期领涨的煤炭板块开始补跌;去年10月见底前,A股“每天杀一只白马祭天”,各种“茅”依次杀跌,茅台两个月下跌20%。

  10月以来,茅宁相继遭遇杀跌,前期强势的AI一度补跌,再加上近来高位抱团股的集体下挫,与此前经验吻合。

  四是运行逻辑出现拐点,做多情绪重燃。

  反弹的持续性离不开基本面的共振和引领。去年4月,“稳增长”政策接连发力,复工复产持续推进,A股在赛道的引领下迎来“逼空式大涨”;去年10月,政策调整预期叠加 “三箭齐发”,多方势力正式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目前,国内基本面已经出现改善信号,9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2,自6月以来连续第四个月环比回升,三季度GDP的发布再一次确认了国内经济的好转。

  由此可见,尽管前期市场对于利好政策的出台有所钝化,部分投资者悲观情绪已经十分浓厚,但理性来看,市场“见底”信号正在不断显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当下大概率已经来到黎明破晓时分。

  (来源:Wind、公开信息,以上不构成个股推荐)

  本轮反弹能走多远?

  复盘来看,在过去的10年间,A股在11月大概率走强,其中上证指数上涨7次,占比达到70%。

  具体而言,尽管外部事件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主导月度行情的核心因素在于是否有较强的政策支撑。比如说: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上证指数上涨3.7%;

  2014年11月,央行降息降准,上证大涨10.9%;

  2016年11月,国务院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上证指数上涨4.8%;

  2020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政策“不急转弯”,上证涨幅高达5.2%;

  2022年11月,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出炉,上证涨幅高达9.0%。(来源:华金证券)

  回到当下:

  政策方面

  除了降印花税、限制减持、“国家队”救市等呵护市场的政策接踵而至,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信号是——万亿特别国债增发的落地。

  这与此前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这是来自中央财政的“大动作”。是由中央财政在政策框架内,通过提高赤字率方式加杠杆,为明年财政可以更加前置发力。

  不仅“对症下药”解决了市场对于增量政策不足的担忧,打消了市场对于地方政府、居民和企业部门加杠杆意愿或能力受限的疑虑,更显示出高层对于明年经济增长的重视,抬升中期经济增长预期。

  毕竟从无论中国还是海外,无论是2008年我国的“4万亿刺激计划”提振信心同时确认熊市的底部,还是2020年3月美国国会宣布的2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又或是日本央行爆买股票ETF应对日股下行与通缩,历史上经济基本面的扭转与资本市场趋势的确立,时常离不开中央财政的发力。

  (来源:中泰证券)

  外部事件方面

  当下还有望迎来开启行情的一大催化剂——中美关系迎来边际改善。

  10月25日下午,国家领导层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同日中美金融工作组以视频方式举行第一次会议,接下来中美双方高层有望在11月召开的APEC会议会晤,未来双方关系或出现更多积极变化,有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来源:Wind、公开信息)

  一边是内部财政刺激落地,另一边是外围风险趋缓,同时,继公告宣布增持四大行后,10月23日中央汇金再次宣布增持ETF,相关资金的持续入市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增量资金也在发力的路上。

  在3000点“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之后,我们可能是时候更乐观一些了。

  如果反弹如期而至,

  投资者如何应对?

  首先,克服下跌的“惯性思维”。

  投资者总是在市场过热的时候过于乐观,觉得上升的趋势一定会持续,不惜高位重仓买进;又在市场冰点的时候极度悲观,认为接下来深不见底,不惜在黎明前割肉。

  我们习惯了对于市场趋势“线性外推”,这是人性使然。因此也不难理解,每一轮底部反弹都是从绝望中开始,又在将信将疑中成长。

  多情况下我们对于风险的感知容易出现认知偏差,但未必真实。大幅下跌风险出现是标志是市场交易过热,股价严重偏离价值,真的存在泡沫,绝不是你在评论区看到那一大片关于“熊市”、“新低”的悲观言论。

  虽然当下是否是本轮绝对的底部难以预判,但这样的低位,大资金已经入场、更多的长线资金正在路上,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担忧呢?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

  “对于股票在1个月或1年内的涨跌我不敢妄言,但有一种可能,即在市场恢复信心或经济复苏前,股市会上涨,而且可能是大涨。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鸟报春,那春天就快结束了。”

  其次,关注“超跌反弹”。

  在这样的拂晓时刻,我们不该害怕买,而是应该思考,买什么才能在新一轮周期涨的更多。

  这时候,切记不要“锚定”那些容易激发恐惧的已有账面浮亏。毕竟市场底部的布局能否在长远的未来获得盈利,自然与TA无关。

  当市场底部的信号开始出现时,有时候进攻也是最好的防守,不妨采取分批买入或者定投指数基金的方式来布局,既可以降低抄底错误的风险,也是为未来的行情积累筹码。

  根据方正证券的研究结果,底部反转初期市场反转效应非常显著,前期跌幅最大的股票组合在底部反转初期涨幅最大,超跌往往是上涨的最大动力。

  因此,除了沪深300等可以衡量市场水位线的核心指数,不妨同时关注其余“超跌”的宽基指数。

  从下跌幅度来看,近三年震感比较强烈宽基指数的主要位于创业板和科创板,创业板指、科创50、科创100等相关指数最大回撤都在40-50%左右。作为高弹性、强贝塔的资产,在出现经济预期扰动和海外流动性收紧的时候,受到的影响自然更大。但经过多轮回调之后,多重悲观因素已被过度定价,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创业板和科创板在近来的反弹中表现得“一马当先”。

  创业板指、科创50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科创100这个“新面孔”其实今年8月7日才发布,是继科创50之后的科创板第二只宽基指数。

  虽然简称相似,但科创100的成分股与科创50并非重叠,而是互补。科创100选取的是科创50样本以外的100只市值中等流动性较好的股票为样本,平均市值百亿左右,具备明显小盘科创属性,有望在反弹中捕捉更强弹性。

  此外,相较于科创50成分股更聚焦半导体(电子行业权重超过50%),科创100的行业配置更加均衡多元,只有三个申万二级行业的权重超过了10%,相对主题投资更包容兼济,更容易把握市场整体向上的胜率。

  (文章来源:华夏基金)

(原标题:重返万亿!从“政策底”到“市场底”,走到哪一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海曙新媒体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热点新闻、房产家居、国际资讯、生活百科、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海曙新媒体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