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亿资产规模中国平安的“大象起舞”路径

2022-12-26 12:08:48

  十万亿资产规模的金融航母,在镁光灯的犀利探照下,如何轻姿漫舞?中国平安向外界提供了一个路径和样本。

  “2022年上半年公司保持经营稳健、实现改革提速,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挑战,仍然收获了一张极为可贵的成绩单。”上周,中国平安披露了2022年中期业绩,董事长致辞评价称,平安的战略清晰、财务稳健,经营管理持续优化,风险控制良好,显现出长期发展的韧性强劲。

  这份底气的背后,映射了中国平安的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与市场挑战,中国平安依然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在今年8月初《财富》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位列全球第25位,蝉联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一。

  与此同时,平安坚持创新发展与社会责任双翼驱动。近日,福布斯中国首次发布中国ESG 50,中国平安凭借在ESG方面的最佳实践上榜。

  从财报到股价,从榜单到指标,惟有更加全面的俯瞰中国平安,才能更好地洞察这艘金融巨轮的内驱动力,读懂“大象起舞”的平安路径。

  发展质量更高

  练就扎实“内功”,寿险改革初显成效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为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对于金融而言,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流于口号,而是一种大刀阔斧的革新。

  众所周知,寿险是平安的核心业务,也是“人海战术”传统战场。早在2020年,面对客户需求升级、人口红利变化、老龄化趋势加速的机遇与挑战,平安全面铺开的寿险改革。现在,三年时间节点迎来效果释放期、检验期。

  能否如期完成改革?面的外界纷至而来的疑惑,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一言蔽之:目前寿险改革的成效符合预期且满意。

  那么,作为平安绕不开的“必修课”,寿险改革的经验和成效,究竟有何内涵?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从渠道看,平安寿险持续推动队伍高质量转型,推动代理人“三高”队伍转型,不追求数量而是追求质量,实施分层精细化管理,推动队伍结构优化。截至2022年6月末,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钻石队伍能力持续提升,人均首年保费是整体队伍的4.7倍,顶尖绩优人数同比增长7.7%。上半年人均产能、人均收入分别同比提升27%和35%。

  “新业务价值同比未转正,主要由于疫情及上一年度的重疾切换的影响。但二季度降幅在缩减,改革后的营业部在二季度都已实现转正。”陈心颖坦言,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稳健增长,营运利润589.93亿元,同比增长17.4%。平安寿险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我们会按照既定计划年底完成改革任务,也会循序渐进打好底层基础。

  换而言之,寿险代理人人数的下降和高质量转型,激发了改革动能。毫无疑义,寿险改革持续深化初见成效,成为中国平安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窥斑见豹。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在平安的2022半年成绩单中,利润、现金分红、客户数等多个关键指标有正向增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53.40亿元,同比增长4.3%;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2元,同比增长4.5%。集团个人客户数超2.25亿;客均合同数稳步增长至2.95个,较年初增长1.4%,公司治理结构日臻完善。

  发展活力更足

  从三颗卫星上天的“星云图”里,读懂科技驱动战略

  8月初,伴随着平安银行第三颗卫星“平安3号”的成功发射,平安“星云物联计划”持续赋能,科技驱动金融演绎了新境界。截至今年6月末,“星云物联计划”接入物联网终端设备超1250万台,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生额累计超4600亿元。

  卫星发射的背后,是中国平安科技驱动战略的一番探路。有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泽。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创新要素正流淌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中国大地上。

  “科技已经像空气一样存在。”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如是表示。

  如何将科技赋能金融推向纵深、放大综合金融的协同效应、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更大程度激发活力?平安提交了一份答卷。截至2022年6月末,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4,674项,累计达43,094项,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金融科技和数字医疗业务领域的专利申请数排名均为全球第一位。2022年上半年,平安通过AI技术赋能人工坐席。2022年上半年AI坐席服务量约12.5亿次,覆盖平安83%的客服总量;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约1,769亿元,在整体坐席产品销售规模中占比43.1%,运用科技助力金融业务促进销售、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控制风险。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平安的丰富科技应用场景,让人更对科技驱动发展,更能感同身受。平安普惠以AI人工智能为核心,小微客户申请一笔无抵押消费贷款,从申请到放款最短一笔仅13分钟,享受到“行云流水”的体验。自2021年12 月至今,已有超16万小微企业主通过“行云”方案获得贷款服务。

  今年8月9日,“平安3号”卫星上天,与此前成功发射的“平安1号”、“平安2号”物联网卫星,共同支持平安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据了解,在“星云物联网平台”中,平安银行运用区块链、大数据、AI、卫星通信等技术,获取企业授权的真实生产经营数据,将企业运营数据与客户信用、供应链交易等数据进行建模,深耕供应链业务场景,消除信息不对称痛点,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在贷后监控预警、贷前审批增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数据价值,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从而为企业融资有效增信,提高融资可获得性。

  如果说综合金融模式持续推动了业绩稳健增长,那么科技赋能则推动平安数字化运营降本增效,同时数字化进一步激发了创新的金融科技创新模式,让发展的活力后劲更足,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一直是这家企业骨子里的DNA.正如陈心颖所说,科技创新已经融入到平安的每一个业务环节里。

  发展赛道更多: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医疗健康生态”彰显格局

  在综合金融筑底提升核心竞争力之下,“医疗健康生态圈”是今年业绩解读会上浓墨重彩的高频词,更是中国平安近年来着力谋篇的新赛道。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平安创新推出的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为市场打开了作为支付角色的金融服务与健康管理生态无缝融合的想象空间。

  那么,平安精心营造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如何协同综合金融进行持续落地?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药店数达20.8万家;平安智慧医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超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2万名医生。在平安超2.25亿的个人客户中,超64%的客户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

  在这个生态圈内,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康养,保险+高端康养三大核心服务齐头并进,渐入佳境,推动平安未来第二增长曲线。正如董事长马明哲所寄望:坚持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牢牢抓住金融保险业务的升级周期,把握医疗生态发展的巨大机遇,积极构建“金融+养老”、“金融+健康”等产业生态。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创新举措,既契合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战略转型定位,也迎合了当前国家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时代需求。

  企业社会责任更大

  以服务国计民生为初心和使命,坚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十年来,平安营业收入由3000亿元增长到接近1.2万亿元,总资产由2.8万亿元增长到接近11万亿元,税收由300亿元增长到将近1200亿元,公利润由200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 解决了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8月24日,在中国平安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谢永林这样如数家珍。就在日前,福布斯中国首次发布中国ESG 50,中国平安凭借在ESG方面的最佳实践上榜,中国平安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平安半年报。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看到,在绿色金融板块,平安不仅是践行ESG理念的“行动派”,还积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披露标准体系,已成为绿色金融风向标。今年来,平安全方位升级绿色金融行动,并依托集团综合金融优势,全力支持国家绿色经济转型和产业链升级。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达2494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达1617亿元;2022年上半年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产品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70亿元。

  在服务实体经济、护航国之重器方面,“平安积极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谢永林表示,截至去年年末累计投入5.9万亿元,保险投资1.2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如牵头设立了京沪高铁的股权投资计划,为的是发挥保险的力量,支持京沪高铁的建设,为105个国家和地区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保险保障,释放承保能力超万亿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早在2018年,平安启动“三村工程”,随后推出“三下乡”重点项目,从保险、金融、医疗健康三个维度助力乡村建设,并在广东韶关试点落地。目前,已累计提供扶贫及产业振兴帮扶资金接近500亿元。

  作为金融行业的标杆企业,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平安始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相信未来在服务实体经济、绿色金融、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持续做出新的贡献。

  企业文化内涵更深

  启动品牌标识焕新,倡导“专业创造价值”

  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如何实现文化薪火相传,战略守正创新,铸就长青基业,成为平安的“新考卷”。7月23日,中国平安宣布焕新、升级公司品牌标识,主要将现有品牌标识中的标语“金融·科技”回归为“专业·价值”。重启“专业·价值”的文化内核,也向外界传递了更深远的信号。

  何为“专业”?企业文化内涵有何深意?按照平安的解释,专者,专精、专心、专注。业者,创业、事业、基业。“专业”是指通过专业的金融顾问服务,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消费体验。专业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是“知行果”合一的信念和长远追求。“价值”是指基于平安对中国市场及消费者的深刻理解,持续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此次品牌标识变化,不是一次单纯的回归、传承,更是一种升级、焕新。”在业内有识之士看来,这既是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更是品牌文化历程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平安作为一家民族企业,将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坚定保持战略定力、殷切响应时代呼声,同时放眼未来,着眼于公司的百年基业,彰显着构筑国际领先的一流品牌的信心与决心。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没有战略定力,何以穿越周期?没有厚植大地,何来大象起舞?

  正如马明哲所言,“天命之谓性”,企业使命决定企业命运。平安的立业之基、立司之本、文化之源,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族复兴为使命,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http://www.bjhuaao.cn/tyMn8CA/0479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海曙新媒体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热点新闻、房产家居、国际资讯、生活百科、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海曙新媒体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