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保险首获清晰界定 监管新规促业务创新提速

2022-11-21 13:32:16

  我国绿色保险政策体系框架填上一块关键拼图。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对绿色保险进行定义,并建立《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

  在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看来,这将推动保险业加快在绿色发展各细分领域的创新步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保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功能作用。

  首次给出绿色保险定义

  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在加强环境等风险管理、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技术新成果应用、加强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覆盖冶金、制药、造纸、火电等多个环境高风险行业。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了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保障,支付赔款533.77亿元。2020年,绿色保险保额为18.33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6.30万亿元,年均增长23.43%;2020年,绿色保险赔付金额为213.57亿元,较2018年增加84.78亿元,年均增长28.77%,高于保费年均增长6.81个百分点。

  但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相比,绿色保险始终缺乏权威、统一、清晰的定义。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不仅使得各方机构在绿色保险领域“各说各话”,还导致政策层面对绿色保险的评估、激励与约束缺乏有效可靠的基础信息。

  某大型财险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就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很长一段时间内,保险业内没有关于绿色保险的清晰界定,这不仅使得有意愿的保险机构在开展绿色保险业务时缺乏清晰的导向指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险机构的创新步伐。”

  在此次发布的《通知》中,银保监会首次对绿色保险做出明确定义。依据《通知》,所谓绿色保险,是指保险业在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治理、绿色产业运行和绿色生活消费等方面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等经济行为的统称。

  其中,负债端包括保险机构围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资产端包括保险资金在绿色产业进行的投资。按照重点突出、急用先行的原则,此次设立的《统计制度》将仅统计绿色保险负债端业务。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之前,很多保险公司都说自己的某项业务是绿色保险,但若无权威的定义和行业统一的口径,奖励与惩罚都将无从谈起。《通知》明确给出了绿色保险的定义,也统一了监管口径,为我国绿色保险提出了基本规范。”

  此外,《通知》要求,各公司要加强绿色保险能力建设,强化绿色保险业务数据治理,优化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对绿色保险产品、绿色产业客户和绿色保险标的的识别及管理机制。同时,各公司应明确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工作归口部门和责任人。

  统计内容涉及三个层面

  在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口径方面,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结合国家战略部署,做到系统全面的同时突出重点,做到数据可得、统计可行、框架可扩展。

  具体来看,《统计制度》显示,各保险公司所需统计报送的绿色保险业务情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为环境、社会、治理风险(ESG)提供保障的保险业务;二是为绿色产业提供保障的保险业务;三是为绿色生活提供保障的保险业务。

  其中,ESG保险业务涵盖巨灾保险和碳保险等气候变化风险领域,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船舶污染责任保险等环境风险领域以及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社会治理风险领域。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保险业近年明显加快了碳保险领域的业务创新。

  例如,国寿财险近日与寿光市林业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为寿光市滨海湿地公园的644.47公顷湿地资源提供风险保障48.34万元。据悉,这是山东省也是中国人寿系统落地的首单湿地碳汇指数保险。

  据国寿财险寿光支公司经理孙慧杰介绍,这一创新产品以湿地的碳汇经济价值为补偿依据,保险期间因投保湿地发生暴雨、涝灾、干旱、风灾、火灾、泥石流、冻灾等自然灾害,导致湿地碳汇能力损失时,保险公司将按照约定承担赔偿责任,湿地碳汇赔款可用于湿地生态恢复、湿地资源培育等碳汇资源救助项目。

  绿色产业保险业务则主要参照《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的行业设置,具体包括生态农业、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产业,太阳能产业、风能产业、水力发电产业、核能产业等清洁能源产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园林绿化、环境能源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以及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绿色服务等领域的保险业务。

  业内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清洁能源生产环境恶劣、生产条件不稳定,加之大规模采用新技术,诸多风险痛点亟须保险业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时报》记者也了解到,2021年,太平财险为国电投、华电、国能投等客户的10余个海上风电建设及运营项目提供风险保障。其中,为国电投如东H4和H7海上风电运营期项目提供风险保障42亿元。

  此外,依据《统计制度》,绿色生活保险业务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保险、非机动车保险等服务绿色生活的保险业务。

  创新发展需政策持续推动

  结合保险业实际,银保监会将采取分步推进的方式开展统计工作。

  《通知》显示,今年12月起,各公司按月试报送全国数据,自2023年7月起正式报送全国数据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数据。同时,《通知》要求,为做好正式报送准备工作,自2023年1月起各公司应对服务绿色产业客户的保险业务进行标识。

  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扎实推进《统计制度》落地实施工作,同时进一步研究出台绿色保险相关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绿色保险政策体系,推动绿色保险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王国军认为:“目前来看,保险业在支持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为气候变化、低碳转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还远远不够。为预防和分散自然灾害事故可能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风险,促进灾后应急管理和社会秩序恢复的巨灾保险产品,同样尚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此外,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为各类环境损害事件提供风险保障的保险产品则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

  对此,王国军建议,未来,监管部门应根据绿色保险业务统计数据情况,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更加有力地引导保险公司创新发展绿色保险。同时,动态调整绿色保险的统计口径,在进一步优化绿色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为绿色保险业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政策推动力。

  《蓝皮书》也提出,加快构建需求引领、创新驱动、统筹协调、注重实效的绿色保险标准体系,通过国家标准或保险行业团体标准,在通用基础、数据统计、产品制定、信用评估、信息披露、统计共享及风险管理方面建立全方位的立体标准体系,为有效服务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依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推动绿色保险稳步发展,海外通常建立专门的绿色保险机构或绿色基金,通过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有鉴于此,平安证券研报表示,我国可对积极发展绿色保险的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和政策便利,降低保险机构的经营成本,提高保险机构开办绿色保险业务的积极性,鼓励保险机构分析不同产业和行业面临的环境问题,针对不同投保主体、不同风险类别以及不同风险来源,来设计和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增加绿色保险有效供给。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https://zjhuishu.com/ https://zjhuishu.com/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海曙新媒体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热点新闻、房产家居、国际资讯、生活百科、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海曙新媒体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