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总面积15年“涨”了25倍 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创新保护模式

2022-11-11 14:41:01

苏州化学品物流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李明明北京报道

  11月 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COP14湿地网络论坛获悉,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成立15年来,湿地保护总面积“涨”了25倍。

  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是中国湿地保护网络的“开路先锋”,于2007年11月成立。此后12年间,这一创新性湿地保护模式,又催生了黄河湿地保护网络(2014年)、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2015年)、黑龙江湿地保护网络(2019年)。如今,这四大网络,奠定了中国湿地保护的“大模样”。

  “湿地保护网络”的先进模式为中国首创,被外国专家誉为“中国智慧”。论坛上有专家预言,本次湿地大会后,我国将有更多大河流域,将建立湿地保护网络。

  河流是连续水体,单靠一省一市的力量,无法应对湿地面临的农业围垦、过度捕捞、水体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诸多挑战。

  “很久以前我们就意识到,如果一次只在一个点开展(湿地)保护,我们的愿景将无法实现。”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主席布赖恩·麦克佩克称,“我们需要创造新的自然保护模式与方法。”

  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就是创新保护模式的范例,复旦大学湿地保护专家陈家宽教授称,该网络的成立“非常有远见”。

  作为世界第三大河流和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养育了沿江近4亿人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为了“疗愈”母亲河,2007年,一批有识之士凝成共识,组建了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2010年,与新成立的长江上游湿地保护网络“打通”,扩展为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至2020年,共有12个省、市、自治区的316家单位加入,成为网络成员。

  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长江湿地保护网络保护的湿地数量,由当初的20个,已增至300多个,增加了14倍;网络成员的面积,已由当初的100万公顷,增加至2600万公顷,扩大了25倍。

  见证了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成长历程、曾任该网络专家组组长的陈家宽称,该网络为保护长江湿地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在行政区划上,打破了沿江各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各级部门间的“门户之见”,使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大幅提升了长江流域湿地的有效管理能力,和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并成为黄河湿地保护网络等后起之秀借鉴的范例。

  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网络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陈家宽提出两点建议:研究并建立大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与协同管理网络;组建中国大河流域湿地保护网络联盟。即以长江湿地保护网络为引领,建立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大河流域湿地保护联盟,在助力中国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大河流域湿地的保护,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海曙新媒体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热点新闻、房产家居、国际资讯、生活百科、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海曙新媒体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