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之孙叶大鹰:面对死亡,他们死硬死硬的坚持信仰

2021-04-21 09:40:01

重庆车身广告 http://www.cqxtgg.com

今年是北伐战争95周年,作为叶挺将军的后人,精通用电影语言来叙事的叶大鹰导演,却一直害怕去触碰有关爷爷的题材,害怕拍不好,但又接受不了“别人拍,因为拍不好就更糟心”。

而作为红色电影创作者,叶大鹰用电影触动了自己,也触动了许许多多的观众。在叶大鹰红色电影创作之路专题片推出之前,红船杂志走近叶大鹰,从《红樱桃》、《红色恋人》到《天安门》,回顾创作之路,听听叶大鹰听到的故事,以及他又是如何用电影讲述这些故事,有过哪些思考。

“今天说起他们,依然非常激动。”

创作《红樱桃》前,叶大鹰很顺利采访到了朱德的女儿朱敏,因为叶大鹰的父亲是朱敏的校友。当年跟朱敏一样留学在外的老一辈革命家后代有五六十人,叶大鹰前前后后采访了有三十多人。采访过程中,叶大鹰的创作观、人生观、价值观慢慢地发生了转变,他真实地看到了一群人,不仅自己牺牲了,甚至牺牲了全家人。他也从对个体的关注更多的去关注这个国家的历史和人物,走上了红色电影的创作之路。

在每一次的创作中,观众是重要的也是不重要的。叶大鹰认为在创作初期,不应该拿“观众的市场效果”去要求自己,这样会让自己迷失掉。创作者一定会因为某一个细节能够触动自己,而选择从夹缝中把这些细节打捞出来,在作品中把最感动的地方表达出来。基于这一点,叶大鹰坚持:观众是不重要的,自己感动才最重要,才可能打动跟你一样的观众。

叶大鹰在电影创作的前期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受了很多不公和委屈的先辈们仍然在坚守他们的信仰。也是在听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他希望把他们讲述出来。无论是《红樱桃》还是《红色恋人》都有面对死亡的主题,最近播出的《觉醒年代》,也在讲述陈独秀和瞿秋白面对死亡的故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是在大铡刀面前,在死亡面前,在迫害面前,死硬坚持信仰的人。”作为一名导演,叶大鹰并不避讳自己创作观也经历了渐进蜕变的过程,而正是这种真实的感知,才让他:“今天说起他们,依然非常激动,依然愿意去讲他们的故事。”

开国大典修建天安门,有两位日本人参与

拍《天安门》时,为了了解天安门在开国大典前几个月的快速变化,叶大鹰找到了当年修天安门的华北军区文工团舞美队的队长,在了解天安门修建过程的同时,他也知道了两位日本美术人员如何变成解放军的故事。

一名日本人因为在日本加入了反战同盟而被通缉、追杀后,来到中国就直接投奔了八路军。

其中一名懂中文的日本人,被侵华日军派来进行战地广播,在广播喊话之前需要通过材料了解抗日的共产党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位日本人看完材料后,却认定这帮共产党是真的人,八路军非常了不起。在一次战役交火过程中,他直接穿过枪林弹雨投奔了八路军。

后来天安门悬挂的八个大灯笼和两边的标语,都出自两位日本美术之手。当初的设计理念非常朴素,喜庆是主要的基调。

当年开国大典的场景也成为两位日本美术印象里,最深刻的记忆,“那时还没有长安街,游行队伍一路往前走,马路上掉的全是鞋。”身处现场的两位日本美术,被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因为自己参与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值得一生记忆的事,两人同时决定连夜写入党申请书。

“中国与日本之间除了侵略和反侵略战争,还有很多非常动人、英勇的故事。”在红色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叶大鹰也被许多这样的故事打动着。

在《天安门》这部电影里,为了让电影人的真诚淋漓尽致地呈现,同时向先辈致敬,叶大鹰通过特效“让真的毛主席站在了天安门、站在了电影里”。

离妻子仅一墙之隔,信却没能亲自送到

拍反映叶挺独立团的故事,叶大鹰很憷,但又责无旁贷,于是他开始大量查阅叶挺独立团的史料,逐渐有了最初的创作思路。

叶挺独立团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团党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是陈独秀的外甥吴季严。后来发展到每个营都建立党支部,直至连一级也建立了党支部。“这个军队在最初建设的时候,就是一个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部队,而且排以上的干部绝大多数由共产党员担任。”叶大鹰强调,“听党指挥,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这个口号是1925年叶挺独立团建立的时候,就提出来的。“

1922年孙中山、宋庆龄与警卫营合影,前排右一为叶挺

”很多人说叶挺独立团为什么那么不怕死?“叶大鹰说,在渌田之战战前动员的时候,叶挺在战前动员会上说:为什么这场仗我们一定要打赢,是因为我们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部队;我们是北伐的先锋队;我们代表共产党人来打这个仗,所以我们必须打赢。

当时独立团的口号是:“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只准前进,不许后退。”攻打武昌城时,叶挺独立团敢死队,当年也叫奋勇队的第一营营长曹渊在攻城之前,做了一个战前动员。每一个敢死队员都交了一份遗书,有的给父亲信,有的给母亲,有的给兄弟姐妹。

战前动员会最后,曹渊对在场所有人说:非党同志往后退。“我觉得这句话让我非常震撼,共产党人是什么?共产党人是带头牺牲的那些人。”查阅资料中,一个个壮烈又柔情的烈士故事让叶大鹰震撼……

第三连连长武昌人高超,把一封家信、几件衣物和几十元钱交给了支部书记周廷恩,请他交给武昌城里的妻子。周廷恩说:“隔墙就到了,还是你自己送回家好。”高超说:“我不一定能送得到,留在你这里才有保证。”而高超最后牺牲在与家一墙之隔的宾阳城下。

当年的武昌城

一位班长写给母亲的信中说:“……帝国主义和军阀不打倒,中国人民是不能生存下去的。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而战死,虽死犹生。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着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战死,是光荣的。儿的躯体虽死了,但精神是不死的,儿是永远生在母亲面前的。恳求母亲保重,勿过悲哀……”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海曙新媒体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热点新闻、房产家居、国际资讯、生活百科、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海曙新媒体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